日照一中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11-2015)

【文章作者】:日照一中【发布日期】:2015-06-12 09:10 【查看次数】:

为了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我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任务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理想、信念教育得到不 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学生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明显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环境的育人功能得到逐步增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学校获得全国百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物理奥林 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副主席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联合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 目实验学校、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全省教学示范学校、全省示范家长学校、全省国防教育 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我校“十一五”改革和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 有力的思想保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是:

1、必须加强学校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2、把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长抓不懈;

3、以弘扬和培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教育为着重点,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4、以学校发展的科学目标凝聚人,把个人事业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为结合点,把振奋师生的精神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5、以公民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

6、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通过内部体制改革,为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运行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 “十二五”期间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校园基础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高 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机制 创新,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 “十二五”期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勤朴勇诚”的校训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的学校精神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学校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校园环境建设和谐优美,学校 文化氛围浓厚,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现代学校制度得到确立,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整体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学校涌现出一 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形成一批精神文明创建优秀成果,努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三、“十二五”期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 理论武装工程

 1. 继续抓好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三个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一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党支部学习 制度,以制度促进理论学习活动开展。二是抓好面向全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三是充分发挥党校和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和骨干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坚持 抓理论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橱窗、图 片、网络、影视等生动丰富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 任,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格,从而不断增强师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 师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

2.加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3. 加强新闻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强化校园意识形态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坚持实事求是、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做到“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三贴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舆 论引导,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外塑形象,内聚人心。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做好校内自办刊物的管理,强化宣传纪律教育,使自办刊物向繁荣校园文化、鞭挞庸俗文 化现象、弘扬正气的健康方向发展。加强校园学术报告、讲座、论坛的管理,繁荣校内学术气氛。在办好现有的校报、校园网、阅报栏等基础上,着重建立覆盖全校 的背景音乐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建造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络电视台。要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率,扩大影响面,增强辐射力。

 (二)师德建设工程

1.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肩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政治 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教师形象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坚持以教风建设为目标,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优良教风建设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治 学态度,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以及刻苦钻研业务的进取精神。不断强化岗位意识、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促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严格执教良好风气的形成,把师德建设与考核、评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为重点,在全校开展优良教风、师德模范评 比活动。

2. 要建立师德宣传制度。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 告会、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使教师在各种 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形成教师争当“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楷模。

3.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师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的调查研究、 检查评估和其他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落实以及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要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要不断完善师德评价机制。修订和完善科学、有 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规定,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要建立师 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4.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创建重点,加大奖励力度,使之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个“品牌”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积极创平安和谐校园和省级文明单位。

(三)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1. 提高大学文化品位,弘扬大学精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 功能和辐射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后勤保障有力为重点,按照以文化人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加强 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做到校园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不断提高 师生员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素养。

2. 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提倡学生牢记校训、佩戴校徽,激励学生热爱学校、 刻苦学习。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 祖国。二是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 动设施,尽可能创造条件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三是 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在绿化美化上花功夫,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 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在公共场所增设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 文景观氛围。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档次和质量。

3. 切实建立和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加强领导,成立有学校党政领导参加、各职能部门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把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引导校园文化向高雅、健康方向发展,拒绝平庸。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 费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

(四)文明教育工程

1. 通过开展“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学风建设等各项工 作结合并贯穿起来,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自觉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全面素质提高,改善校风、学风和考风,进一步推进我校素 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素质教育的软环境,引导和激励学生奋发有为,自觉成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2. 推进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努力使学生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高雅的个人品 质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异性交往正常,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和幸福观;强化心理素质,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挫折、困难。强化日常规范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日照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进学生文明修身,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养 成良好的道德品德,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 乐,爱护公德、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感的人,有良心的人,向善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着 坚定信念的人。三是爱校、爱国、爱民意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爱民意识、集体主义感和大局观念,使学生把文明修身活动与热爱学校、国家和人 民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关心母校事业,加强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大局观念;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认清时代要 求,培育与时俱进的现代素质和创新品格。

3. 进一步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举 措。青年学生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自觉实践网络文明建设公约,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成为文明的网民;要互相监督,互 相帮助,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要开展网上的学习和创新,更要注重网下的学习和实践。

四、“十二五”期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 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的方针,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建立校党 委统一领导,党政统筹规划,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党政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齐抓共管、各级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 作,为全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和思想保障,逐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划化,正确处理好精神文明与其它工作关系,处理好学校中心工作与精神 文明工作关系,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内容、时效关系。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挥全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指导协调作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 室设在学校工会,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配足人力物力,形成有效机制,起到实施、执行作用。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 职责,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文明共建的 良好局面。

 

精 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全校师生必须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投入到教学、科研和 管理、服务工作中去,不断把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为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中名校而共同奋斗。

 

 

 

                                    日照一中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