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日照一中与魁文书院

【文章作者】:日照一中【发布日期】:2015-09-02 15:19 【查看次数】:

日照一中与魁文书院

日照一中2006届校友、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浩

适逢母校日照一中建校90周年,与同窗相约回到草木掩映秋色旖旎的一中老校区。这座林荫茂密、花草相依的校园,充满了书香气息,浸润了我们青春的灵魂。那段埋头苦读、充满欢笑的日子难以忘怀,而这座文化育人、书香润人的美丽的校园更让我热爱和眷恋。

白驹过隙,倏忽8载,经历大学和工作的洗礼,知识和阅历的丰富,再次漫步在这片再熟悉不过的校园时,又多了一份高中时不曾有的感触。

思绪回转,撬动脑海中的历史云烟。念及九百多年前北宋后期,受益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中沉寂千年之久的海曲故地,经济复苏,社会发展,人口集聚,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日照”雅称设镇,文明古老的日照镇百废待兴,此时我海曲太平桥张氏二世祖张宗愈从莒州城阳拜别先祖,“闯荡”日照创业,越石沟崖百十里迤逦而来,在镇西岭太平桥边泽宝地落脚扎根。祖上并未在日照闯成地主或富商,而是“书读三代乃发”,成为一个书香世家。张宗愈独孙张莘卿苦读诗书,在金天德三年(1151年)以甲科第二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从此“书香继世,科甲连绵名宦相继”,与其后三代祖孙一门五进士,三世为金朝礼官,在当时已经问鼎中原的金国朝廷博得一席之地。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张莘卿的长孙张行简,在金朝大定九年(1179年)一举夺魁,高中状元,成为日照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张行简治礼而修天文术数,为官清廉,为人刚正。高山景行,泽被后人,泽被乡里,张氏幸得此奋发有为者,日照幸得此奋发有为者,萌荫于他,日照随后升格为日照县,复得县治。

一个“状元”,是两千年来百代读书人苦苦的追求,哪怕现在,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除百年之久,但是千万莘莘学子不也还是寒窗苦读追求着“状元”吗?只是,如今的“状元”已经不再是封建王朝的“状元”了,如今的“状元”,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开始了成为国家栋梁和人才的脚步……

虽张莘卿到张行简书香传家,但“达则兼济天下”,张行简对日照另一个大的贡献,就是建设了魁文书院,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庙堂之上,张行简深得几代金朝皇帝器重,而他仍对江湖之远的家乡念念不忘,在县城南奎岚吐秀、山川环翠的傅疃河阳修建了魁文书院。“魁”是第一,又是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文”寓意深远。“西山典籍,东壁图书”,规模盛大,在日照是前无古人。书院建成,“延四方文士著书其中”,邀请一发出,周遭乡里文人毕至,学者咸集,“熏香摘艳,茹古涵今”,撰文修书,谈古论今,一派书香雅韵,读书、求知、教育风气盛行。魁文书院推动了日照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就了日照立县后第一个文化高峰。经历过海曲古城的一代辉煌后,沉寂了千年之久的日照再次亮在历史的星空中。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张行简建魁文书院之目的,与日照一中90年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殊途同归的。

时光荏苒,百秩弦歌。自张莘卿始,八百多年来日照书香文脉薪火相传,“文风甲沂郡”,书香鼎盛,科第不绝,从日照县走出3个状元、71个进士、400多个举人(今日照市境除莒县,莒县状元1人,进士31人)。孤灯青影,霜打寒衣,他们用不懈的拼搏光耀了门庭,是日照文化教育的洁净,也为日照文化增添了光彩,如一枚枚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日照的历史长空中。亦有焦竑,虽然没有生活在家乡,但是也关注着家乡的教育事业,甚至亲力亲为,在日照子弟中带徒授业。这些饱学之士的遗风余教也润泽了日照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也反哺了家乡,为日照的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岁月更迭,改朝换代,张氏五贤祠虽无从追迹,魁文书院虽也破败垮塌,但“五贤”遗风流传,读书、求知的学习风气不断,文脉延续,日照人对知识文化的追求矢志不移。

张氏家族族群日益扩大,先祖礼学书香世家“礼乐家法为世族仪表”融进万千子孙后人的血脉中,融进日照的角角落落。历代重视教育,读书风气盛行,书香绵延,官办县学、书院、义学、私塾等各类教育机构也已经如同张氏子孙一样在日照开枝散叶,为书香日照灌注了精彩。《县志》记载,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县学初次建立,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带头建设了“六一书院”,清末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任知县发动日照绅商办书院,在县城内建成了“奎峰书院”,这些都是对张行简“魁文书院”的精神延续,是日照教育的延续。到1905年的67年间,奎峰书院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贤才,推动了日照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气息的提升。

而延续魁文书院文脉的奎峰书院正是日照一中的前身,故返母校感书香,念及先祖所立魁文书院。

1904年,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1905年新学推行,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代表新式教育的学堂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日照县的教育也与时俱进,当年秋天,在扩建后的奎峰书院的基础上,日照县立高等小学堂正式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日照县立高等小学校,在推翻帝制的“新时代”,众多初等、高等小学堂(校)纷纷在日照建立起来,日照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一个小高峰,教育、读书的氛围在日照进一步兴盛。

缘日照沿海自古以来就是商贾集散之地,扬帆出海,近到沿海各城市,远达东洋海外,此时,也有很多求知若渴的青年俊杰把目光投向周遭大城市,甚至远赴大洋彼岸求学深造,这其中有名的就有我国近代杰出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国学大师王献唐,这同时也成就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

随着日照教育水平的提升,小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子的求知欲,几经波折,1924年,日照县立高等小学堂再次在奎峰书院升级为日照县立初级中学,经过20年的孕育,“日照一中”正式诞生。经历了北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内战的兵燹,县中如这个民族一样不屈不挠,如同北大、南开等名校一样坚持异地办学,几经周折辗转,延续了日照文脉,坚守着教育阵地,终于在1954年社会主义新时期落定城北现在的校址,并于1956年改名为现在所用的“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后来一直简称“日照一中”。

多年来,日照一中代表着日照教育的最高水平,入读一中,成为几代学子孜孜不倦的追求,以此为平台迈向更好的明天,数代人也以在日照一中读书为荣。

碾过了激情燃烧的疯狂岁月,时间的车轮转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日照教育事业日日新,又日新,形成今天“百花齐放”的格局:幼儿教育遍地生根;涵盖小学、中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完全覆盖;日照一中也先后在岚山、山海天、莒县设立校区;日照大学科技园区自2011年设立以来日臻完善,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纷纷入驻,培养了数万大学生,曲阜师范大学更在日照校区设立了研究生教育;日照高级技工学校、日照海事专修学院等职业教育也方兴未艾;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更是数不胜数……日照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后日照一中时代”日照教育的新格局。

虽然如今日照一中已经不再是学子唯一的追求,“状元”之外,学子也有了很多成才的出路,有了大学教育“终端”。这是张行简所看不到的,但家乡的教育发展和文化繁荣,家乡的富庶文明,不正是他所希冀的吗?

在这书香弥漫学子穿梭的一中校园里,我想象先祖营建魁文书院的艰辛和振奋,想象书院里鼎盛的书香气息和来来往往的学子儒士……忆往昔日照教育的历史,岁月峥嵘,日照一中发展的脚步,筚路蓝缕,让人心潮澎湃。

书田楼如同一本翻开的书敞向未来,法桐荫蔽的道路指引了无数莘莘学子到达梦想的彼岸,傲然耸立的和雅楼(科技馆)包罗着知识的奥妙,宽阔的操场上记录着我们跑步的脚步声,连小书店也充满了温馨的记忆。听夕阳里校园的钟声,望夜色教学楼里的片片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