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之我见 刘廷军

【文章作者】:日照一中【发布日期】:2017-10-20 14:14 【查看次数】: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之我见

刘廷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12)

【摘要】本文结合《唐诗宋词选读》这门选修课的三个教学尝试,试图在教学中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涵泳、品评、体悟,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首先通过美读,鼓励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词之美;其次通过意会,让学生完全被诗人的情绪感染,慢慢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领悟到诗歌带给他们的真善美的启迪;再次通过写作,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个性解读,把自己读诗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共享。

【关键词】选修课 《唐诗宋词选读》  美读   意会   写作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史上,唐诗宋词有如一朵光彩耀眼的奇葩,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幅充满生命哲理和生活情趣的美丽画卷,它含蓄隽永、缠绵婉转、深邃缥缈,它丰富着我们的情感,美化着我们的心灵,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在高中阶段开设一门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无疑是给高中语文课程增添了一抹亮色,对唐诗宋词的涵泳、品评、体悟,能敲开学生情感的大门,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然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意的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面对着优美的诗词,好多学生的表情却是麻木呆滞的,甚至于反感于回答问题和背诵优美的诗句,我也常常遇到“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尴尬。怎样才能让学生和我一起陶醉于优美的诗境中并能受到美的启发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味到诗的真味,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美读,令齿颊生香

诗歌的美,美在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在鲜明整齐的节奏,美在曲径通幽的意境。鼓励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境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词之美。

首先,要让学生动情。文学理论家刘勰说,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无论是豪放洒脱还是清新飘逸,无论是明丽欢快还是凄婉哀怨,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展现。读诗就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仿佛自己就化身为诗人,痛苦着他的痛苦,幸福着他的幸福。

其次,教师要学会“煽情”。教师要用自己饱满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播放一些名家如乔榛、丁建华、孙道临的出色的朗诵来感染学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放背景音乐,给课堂营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的领略诗词的韵律美。这样,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引领学生步入诗的殿堂,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拨动了心弦,丰富了情感,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课外,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比赛,继续掀起读诗的热潮,让学生在相互切磋中进一步的领略诗词的风采,感受诗词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洗礼、美的熏陶。

二、意会,使心鹜八极

“读书切忌太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美读能让学生完全被诗人的情绪感染,慢慢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时学生就不仅仅满足于感受到诗歌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到诗歌带给他们的真善美的启迪。

蔡元培先生曾生动的描述文学艺术的感染力: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诗词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朦胧含蓄的美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文心雕龙》有言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诗歌本就是融合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丰富想象,学生再通过想象开始与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对话。

我不想让枯燥乏味的讲解破坏了学生与诗词之间建立起的美好感觉,于是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在诗词的想象中遨游,然后我把讲桌让给了学生,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展示出来。

一位学生在学习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被诗中优美的意境深深吸引,不禁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写了下面一段话:

“偌大的西楼笑声不再//你伟岸的身躯不再//青灯照壁人难寐//冷月隔窗妾催泪//多情的月光彷徨//仿佛离乱的脚步//默默地注视在我的梳妆台//难道它是你的化身吗?//它是你的一缕香魂//穿越金戈铁马//穿越泪眼黄昏来兑现那个海枯石烂的誓言吗?//从半卷的珠帘间//我似乎看见了那个相逢的场景。//白蘋归舟//你带着官印//披着绶带而来//你说你想我//在每个雨打芭蕉的夜晚//在每个绿肥红瘦的日子。//你说我憔悴了//可憔悴的容颜更加惹人怜。//但捣衣砧上依旧是月光//你依旧不在。//悔教夫婿觅封侯//我不会再撒娇//我会给你洗衣做饭//只要你回来。//你像一颗千里外的星光//我却只能遥望。//我愿化成一缕月光//随风飞飏//飞入你的营帐//飞入你的胸腔//可是鸿雁飞不过这凄迷的月光//鱼龙亦不能传递我的思念。//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将谁怨!”

若不是达到了“诗我合一”的境界,怎能如此惟妙惟肖又细腻生动的写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还有一位学生阅读了岳飞的《满江红》后,颇有感慨:

“何等悲壮的开幕!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脊背负起母亲针针见血的叮咛‘精忠报国’。可谁知竟是这四个字把你领进了风波亭。区区三十八度春秋,滚烫的座右铭,刹那间就成了冰凉的墓志铭。纵使你‘收拾旧山河’的心愿尚未了结,你也只得含恨而终。

八千里的征程,你无怨无悔。只怕‘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怀报国热忱的你急于将捷报化为奏表上呈君王,但谁知阴谋、算计也在暗暗滋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豪爽,令身为后生晚辈的我们臣服。

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疮疤,你名字的下面是历史的勋章。”

通过形象的语言准确传神的倾诉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控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以意逆志,更深刻地触摸到诗人的灵魂,对作品的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把握,在艺术再创造中收获了丰富的生命体验。

三、写作,让笔头生花

“情动于衷而发于言”,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之后,被诗中优美的词句、深刻的哲思所感染,不仅在“意会”还要“言传”,希望能把自己读诗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共享。于是我适时地推出一个专题写作“我眼中的唐诗宋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个性解读。我建议学生们写完之后,互换评价,互相交流,并推举出优秀的文章在班中展示,一时间学生不仅学习古诗歌的热情空前高涨,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连平时都懒得动笔的学生都忍不住要尝试着要“酸”上一把。

一位学生在品读了柳永的词后,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又是一个冷落凄清的季节,一个所有人都会渴望相逢的季节。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滋长,长成伫立在岸边的棵棵杨柳。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眼波中驶来,倾诉着千种风情,诉说着万种思念。

那晓风残月依然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吟?

早知道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孰不知,思念若不是双向的,思念就成了一条通往悬崖的绝路。永久的思念有时换来的却只有更加心凉的结果。”

文章哀怨缠绵的笔触,分明是“柳永”的再现。

很多学生对李白很是喜爱,于是我要求他们搜集关于李白的生平资料,选取一个角度,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富有文采的致李白的话,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出优秀的颁奖词,向全班展示,看看那个小组写得好。于是一段段精彩纷呈的精采语句出现在我的面前:

“你用清高的笔勾勒盛唐的江山,你用豪放的才煮沸黄河的激流,手中的酒杯装的是你心中的苦闷,你却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一切,成为后人的‘诗仙’。一颗报国之心让你无所畏惧,纵使客死他乡,你仍无怨无悔。诗人啊!残破的盛唐不是你安身之处,21世纪的后人为你重塑坟茔。”

“一身仙骨撑起整个盛唐歌坛,一壶浊酒,酿成无数华文美章,一柄宝剑舞出种种侠骨柔情。”

“他是误坠凡尘的‘谪仙人’,迈着醉态的步伐,挥洒出一篇篇旷世华文;他是傲立俗世的青莲居士,披着皎洁的月光,穿梭于大唐的宫廷庙宇;他是仗剑天涯的任侠义士,踏上崎岖的路途,漫步在江湖的山山水水。”

学完李白的诗,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挥毫提笔继续对这个传奇人物进行解读,《觞坠诗成剑仙啸》《伤怀李白》《重温李白》《谪仙何处》《糊涂李白》《李白颂》……这些文笔优美、个性鲜明的文章显现的是智慧的灵光,是对生活真善美的领悟。

当学生陶醉在唐诗宋词的世界中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以前在每周的自由练笔时,学生老是抱怨自己生活圈子狭小,没有内容可写,而在学了唐诗宋词后,才发现,原来生活处处皆文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原来那日夜流淌不息的河水,可以引发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学生就抓住校门前的营子河这一景物,写了《营子河畔的岁月》,抒发了自己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为理想奋斗的豪情壮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总让人黯然销魂,但毕竟生活还在继续,一篇《殇,然后重生》令人唏嘘不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学生由此感慨《是非青春》,让人捧腹;“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月亮可以化身为人,学生深受启发,于是乘着月色,挥笔写成《月亮坐过的台阶》,想象力极为丰富。现在,学生自由练笔的内容精彩纷呈,构思独到奇特,令人赞不绝口。

平时,有很多学生总苦于词语匮乏、文章苍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书读得少,诗背得少,缺乏文学积累,脑袋空空,自然文章也单调乏味。学习《唐诗宋词选读》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文章用词优美了,感情充沛了,意蕴丰富了。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我特意举办了“我爱记唐诗”“我爱记宋词”等诗歌背诵比赛,在准确流利的背诵中,学生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在写作之路上举步维艰时,《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门选修课的开设无疑给学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每天埋没在题海当中,天长日久,心灵就开始变得“麻木”起来。而“曲尽人情莫若诗”,诗词虽然短小精悍,却能“状难状之情”“达难达之意”,学生在读诗词时仿佛找到了知音,于是情感的大堤一触即溃,很多学生学会了“多愁善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充满了真情实感,文章才有生命力,这也是回归了写作的本色。于是一篇篇书写真性情的优秀随笔又在周记中复苏,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横空出世:《那些个无意间美丽瞬间》《爱,遗忘在秦淮》《梦里花落留香》《花满楼》……文中自觉不自觉地就开始化用诗词中的句子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自然赏心悦目,并能得到大家的赞赏,为此我特意给学生们出了个文集《此情可待成追忆》。看来读诗确实可以使人灵秀,能让心灵得到情感的浸润,受到美的熏陶,把冷冻的心灵融化。

李元洛先生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诗词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窄小的心灵变得宽阔。每一次阅读都能让人体会到自然的博大、万物的灵秀;每一次阅读,都仿佛在经历着一种人生、分享着一种情感;每一次阅读都是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开设《唐诗宋词选读》,我和学生都收获颇丰。这门课绝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发掘出生活的真善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让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